2014年10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佟振合院士访问我校。高玉葆校长会见了佟振合院士,高校长对他到访天津师范大学表示欢迎,并向佟振合院士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及科研情况。
会见后,佟振合院士为化学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功能分子组装体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佟振合院士首先为大家分析了当前世界能源形势,指出由于化石能源终将耗尽,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随后,他从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电能、生物质能、化学能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果,重点介绍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
报告结束后,佟振合院士与现场师生亲切交流,详细回答了师生的提问,并且鼓励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贡献力量。
佟振合院士还参观了我校“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佟振合有机化学家, 1937年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63年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198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主任,亚洲光化学会副主席,《J. Photosci.》、《J. Photochem. Photobiol. C: Photochem. Rev.》、《Chem. Asian J.》国际编委。佟振合院士多年从事物理有机化学和有机光化学研究,在分子聚集体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许多创新性成果。利用分子聚集体和多孔固体的孔腔及表面作为微反应器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使许多溶液中产物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微反应器中得到单一产物。在国际上较早地用光化学和光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子内远程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证实在给受体相距大于20?时,电子转移和三重态能量传递仍能有效地通过“化学键”进行。已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工作。200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获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学会成就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2010年获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2011年获物理有机化学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