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化学学院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天津市功能分子结构与性能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论证会在会议中心三楼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由化学学院党委书记田鸿芬主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育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军教授、姜建壮教授、孙为银教授、卜显和教授、崔春明教授、张文勤教授、鲁统部教授、我校副校长王群生、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晶、副院长朱柏林、副院长李程鹏、副院长王波出席,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王群生副校长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希望专家们为实验室和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望闻问切”,予以指导,鼎力支持,推动实验室和创新团队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
会议的第二阶段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育教授主持,朱柏林副院长首先汇报了实验室2017年度在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实验室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工作情况,并对实验室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拟重点开展的工作做了汇报;随后实验室研究骨干赵霞副教授、薛鹏冲副教授分别做了“氟代甲硫基化的新反应研究”和“刺激响应超分子凝胶”的学术报告。接着朱柏林副院长又做了创新团队建设规划汇报。各位与会学术委员首先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2017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实验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仪器的使用管理、研究方向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特别就今后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专家们提出,实验室的队伍建设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进一步为现有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切实落实各项建设措施与投入,加强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最后,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育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对重点实验室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要求。专家学者对创新团队建设也给予了充分支持,认为团队定位准确、目标清晰、规划可行、人员配备齐全、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软硬件条件,对标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着眼科研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年度规划切实可行,能服务于科研成果转化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同时,专家也针对提升科研成果产出的质量、引培高水平人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会议还审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并希望天津市和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使实验室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最后,王群生副校长再次感谢与会专家们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的诸多良策和诚恳建议,并表示学校将把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当成学校重要的大事来做,将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